9月19日下午13:00,我校“人工智能时代 创新精神如何成就创业梦想”主题讲座在云漫湖校区道德讲堂举办。本次讲座由该校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处大学生创新创业办公室主任孙静主讲,现场300 余名学生参加。作为高级技术经理人人、高级人工智能训练师、高级AIGC应用工程师,孙静凭借12年创新创业教育经验,结合时代趋势与校双创实践,为学子搭建起 “理论+案例+实践”的双创认知桥梁,旨在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点亮创业梦想。

讲座伊始,孙静以一段沉浸式视频切入,抛出“大学憧憬与现实的差距”“是否曾有创业想法”等直击同学们内心的问题,迅速调动现场互动氛围。随后,她通过七个创业故事,将抽象的“创新精神”转化为可感知的实践经验:“创业从不是‘宏大构想’的独角戏,而是扎根真实社会需求、结合自身优势的精准切入。” 孙静的分享打破了同学们对“创业”的距离感,强调“小步试错、持续迭代”才是大学生创业的合理路径。

针对当前人工智能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孙静指出,人工智能的出现使个人能够借助技术手段承担多角色任务,同时也催生了大量新兴赛道与跨界合作机会。她通过具体案例拆解AI的创业价值:在医疗领域,AI辅助诊断系统可提升诊断效率;在教育领域,智能教学系统实现个性化学习;在农业领域,“AI+特色农业”等本土特色产业开发,正响应习近平总书记 “让民族特色在利用中更加鲜亮”的指示,助力乡村振兴。

为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AI在创业中的应用价值,孙静向同学们介绍了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2024)中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国赛获奖项目,生动展示了“AI+医疗”“AI+教育”“AI+农业”等融合创新模式的成功案例,并呼吁学生们主动探索“AI+专业”的融合方向,将人工智能技术与自身所学专业深度结合,挖掘潜在的创业机遇。同时,孙静也提醒同学们:“AI 是高效工具,能生成文本、整理信息、辅助决策,但无法替代人的辨别力与创新思维。驾驭 AI 而非沦为工具,才是核心竞争力”。
为帮助同学们将创新想法落地,孙静详细介绍了学校“教、科、研、赛、产”五位一体的双创教育体系:在“教”上,开设创业通识课与专创融合课程,覆盖从启蒙到实践的全链条;在“赛”上,梳理关键赛事信息,学校近年在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挑战杯”“三创赛”等赛事中斩获国赛银奖、省赛金奖,部分项目实现成果转化,更有团队成员通过双创实践推免至浙江大学、中南大学等高校,鼓励同学们多多参加创新创业各类比赛;在“产”上,学校大学科技园打造大健康产业成果转化基地,除“脑血管介入系统”外,“头花蓼调节尿酸应用”亦实现转化,“贵医助农超市”直播团队更为同学们提供推广贵州农特产品的实战平台,锻炼直播运营与团队协作能力。

“从大一开始规划,通过科研项目、学科竞赛、创业实践提升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就业与创业中脱颖而出。”孙静结合2025届全国1222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呼吁学子主动拥抱双创实践,将个人成长与社会需求结合。
在互动环节,学子围绕“AI 在医学专业的具体应用场景”“竞赛申报的核心技巧”“新媒体创业的起步方法” 等问题踊跃提问。孙静结合自身指导经验,逐一细致解答:建议医学专业学子关注 “AI + 病理诊断”“AI + 健康管理” 赛道,分享竞赛申报中 “商业计划书要突出需求痛点与差异化优势” 的技巧,鼓励学子尝试微信小店、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利用 AI 工具优化内容创作与推广策略。

本次讲座不仅让同学们深入理解人工智能时代的创业机遇,更明晰了“创新精神 + 实践能力” 的成长路径。未来,贵州医科大学将持续深化双创教育改革,通过讲座、竞赛、实践平台联动,为学子搭建逐梦双创的广阔舞台,助力培养更多兼具创新思维与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