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赋杯”初赛第三场 | 高校科技成果助力“六大产业基地”发展
2024年11月30日     (浏览量:)

11月 28日,“智赋杯”贵州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路演大赛初赛第三场在贵州医科大学举行,本场比赛为成果转化赛道的六大产业基地组,共有22个项目参赛。从智能巡检车到废弃锰渣资源化利用,从新型锂电池材料研发到秸秆发酵床技术,参赛项目覆盖了多个产业领域。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锰生产出口国,每年产生大量的锰渣固废,这对生态环境构成了严重的隐患。”面对这一挑战,贵州大学的陈肖虎团队在“废弃镍钴锰渣资源化治理高质利用新技术”项目中提出了解决方案。该项目通过采用先进的化学处理技术与创新性的锰渣分类处置工艺,从废弃镍钴锰渣中回收镍、钴、锰,制备高性能锂电池三元前驱体,整体技术国际领先,有效推动了资源的绿色循环利用。


陈肖虎在路演大赛上介绍,这个项目依托贵州六大产业基地建设,已建成全球首套废弃镍钴锰渣制备动力电池正极材料生产示范线。“进厂工业固废、出厂真金白银”,这条生产线三年治理减排硫化锰渣40万吨,共收镍、钴、锰5.5万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生态效益。



“不虚此行!”面对评委的建议,来自安顺学院教授冯中学感慨道。


冯中学和团队带来的项目是“轻质高强高电磁屏蔽镁合金——智能时代安全守护卫士”。该材料不仅在电池防护和5G通信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还突破了传统材料的电磁屏蔽和力学性能瓶颈。在比赛中,评委们的反馈为团队提供了宝贵的市场应用建议,特别是电缆行业的潜力,引发了冯中学的深思,为技术的进一步优化与产业化方向提供了新的启发。



贵州大学的何宇教授团队也在路演中展示“风光水火储一体化协同规划与优化关键技术”。该技术项目聚焦国家和贵州产业发展,采用不确定性电网柔性规划方法、多能源系统功率预测方法、不确定性多能互补协同调度方法,攻克了不确定性多能源系统实时消纳能力深度挖掘的难题,助力新型综合能源发展,显著提高了清洁能源的大规模消纳能力。项目已在贵州电网的新能源场站自动发电控制系统中成功应用,弃风弃光率从7.22%降至0。此外,团队与中国电建集团等企业进行了长期合作,签约金额达一千余万元,自筹经费超过800万元。


最终,评委评出本场比赛前6名,分别是:废弃镍钴锰渣资源化治理高质利用新技术、新能源发电系统强随机特性表征与模拟、耐高温聚酰亚胺合成及产品化关键技术、增强型实时视觉环境建模与高精度厘米级定位系统、短流程亚临界结晶法制备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及其工业化应用以及定向凝固多孔材料制备关键技术及应用。


上一条:“智赋杯”初赛第四场!富矿精开 精彩纷呈
下一条:“智赋杯”初赛第二场,32个项目逐鹿生物医...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