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举办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校赛的通知
2025年03月24日     (浏览量:)

各学院: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给“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的回信”精神,“三位一体” 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工作,把创新教育贯穿教育活动全过程,加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培育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动能,为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现组织我校师生参加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相关工作要求通知如下:

一、大赛主题

我敢闯,我会创。

二、项目来源

大赛报名组织分为高教主赛道、红旅赛道和产业赛道共3条赛道,项目可以从创新创业课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创业’挑战赛”、“中国创翼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创新方法大赛”、“筑创荟”等创新创业类赛事的参赛项目中挖掘。对于历年来参加过创新创业类大赛但未获得国家级金奖的项目可继续打磨参赛。

三、参赛要求

(一)省教育厅将对全省省属高校参加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的获奖情况进行考核,学校已明确将该考核指标体系纳入《2025年度贵州医科大学教学科研机构促进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指标》,将对各学院大赛组织参加学科竞赛情况进行考评。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是我校2025年创新创业教育重点工作之一,各学院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突出重点,完善机制、扩大宣传,确保该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参赛学生的人次数,一般不少于本学院学生总数的30%,校级奖励名额将根据各学院报名情况予以分配。

(二)参赛项目能够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各领域现实需求,充分体现高校在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果:

1.新工科类项目: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智能制造、网络空间安全、机器人工程、工业自动化、新材料等领域,符合新工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2.新医科类项目:现代医疗技术、智能医疗设备、新药研发、健康康养、食药保健、智能医学、生物技术、生物材料等领域,符合新医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3.新农科类项目:现代种业、智慧农业、智能农机装备、农业大数据、食品营养、休闲农业、森林康养、生态修复、农业碳汇等领域,符合新农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4.新文科类项目:文化教育、数字经济、金融科技、财经、法务、融媒体、翻译、旅游休闲、动漫、文创设计与开发、电子商务、物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社会工作、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等领域,符合新文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5.“人工智能+”项目:聚焦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经济社会各领域发展、赋能千行百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符合“人工智能+”发展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四、赛程安排

(一)4月10日起至5月5日——报名申报阶段

1.校赛网报名。参赛团队通过登录校级赛网站(https://www.woczx.com/#/app/home)进行报名。报名系统开放时间为4月10日,报名截止时间为5月5日24点。

2.官网报名。报名系统开放时间另行通知。

3.请各团队务必加入校赛企业微信群,以获取后续通知。

(二)5月6日至5月18日——全校作品初审阶段

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处组织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评选并公布入围校赛复赛的项目名单。

(三)5月20日至5月22日——全校项目复赛和决赛答辩阶段

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处组织相关专家进行分类分组答辩,评选出项目获奖等级。学校将根据参赛情况,针对进入省级复赛及全国总决赛的项目团队提供培训、指导、答疑等服务。其中,产业赛道鼓励参赛团队提前与意向企业对接,达成初步命题意向,若项目团队与合作企业联合申报的命题成功入选,请报备至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处,学校将以此为依据优先推荐参加省赛。

)国际项目赛程安排

1.参赛邀请(2025年3月-6月)

学院请充分挖掘国际交流合作资源,积极征集选送在境外深造读书、且具有境外高校学籍的教师及海外深造毕业生毕业五年内组成国际优秀创新创业团队参赛。

各学院邀请团队整理并填写附件2贵州医科大学XX学院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际参赛邀请情况汇总表》,于5月10日前报送至指定电子邮箱(449001349@qq.com)。

参赛人员要求:

年龄:参赛人员年龄不超过35岁(1990年3月1日及以后出生)。

人数:不少于2人,不多于15人(含团队负责人)。

学籍学历:国外院校在校生或毕业五年内(2020年之后)的毕业生,具体各组别要求详见附件1中的国际赛道方案。

2. 项目培训(20255月-10月)

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处负责受邀项目的参赛组织,为受邀项目的提升、材料准备提供专业辅导咨询、技术等支持,尽力协调解决受邀项目参赛过程中的困难与需求。

3.参赛报名

参加国际赛道的团队持续关注通知将另行组织报名

五、奖项设置

(一)比赛设金奖、银奖、铜奖若干名,优秀指导教师奖、优秀组织奖若干名,具体视作品数量和质量而定。

(二)获奖团队的学生将获得相应的学科竞赛奖励积分、选修课、第二课堂及德育考核分,并在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评优工作中根据《贵州医科大学学科竞赛管理办法》给予一定加分;获奖项目指导教师将获得相应教学、学科竞赛奖励积分。

六、联系方式

(一)校赛工作企业微信群(二维码)

(二)大赛联系人:

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处  朱真怡

联系电话:0851——88590756

电子邮箱:449001349@qq.com

地址:贵州医科大学云漫湖校区知雨楼1110办公室




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处

2025318



附件【附件1:各赛道活动方案.docx已下载
附件【附件2:贵州医科大学XX单位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际参赛邀请情况汇总表.xls已下载
上一条:关于举办2025年(第18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
下一条:关于转发《省教育厅办公室转发关于举办2025...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