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贵州医科大学助推农村产业革命办公室、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处处长涂波、副处长王韬以及药学院张旭等一行4人赴贞丰县,就张旭、龙庆德主持实施的“民族药艳山姜规范化栽培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示范”项目进行调研。
艳山姜,又名砂仁,具有药用、食用、观赏用等特性。贞丰县连环乡的艳山姜已经获得了“连环砂仁”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九年前,药学院张旭等人到贞丰县连环乡进行对该地药用植物资源调查,调查过程中发现此地山高坡陡,属缺水地区,种植模式单一,农民收入主要靠劳务输出。虽然当地自然生态环境条件欠佳,但老百姓有喜好在房前屋后种植艳山姜并将果实作为香料广泛食用的传统,当地政府也组织农民进行艳山姜的种植,但是因缺乏专业技术支持,艳山姜的种植模式粗放,未形成规模化,药农在进行艳山姜大田种植的时候还存在着严重的病害困扰。针对艳山姜种植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张旭结合团队人员的专业优势,于2011年开始对艳山姜种植标准化、规范化进行科学研究,经过年复一年在田间地头的摸索、实验室的攻关,团队在九年时间里掌握了艳山姜种植关键技术,形成了一套艳山姜种植标准化操作规程;建立了艳山姜药材产地初加工炮制方法;形成了艳山姜药材商品规格等级分类标准;首次发现一种艳山姜叶部未知病害并进行分离鉴定,成功找到了针对此病害的防治方法;将艳山姜从原本1000-1100米的种植海拔成功引种到当地600米左右海拔地区,扩大了种植区域,种植规模,使得受益的农村和农户更广。
团队从最初的示范种植20亩,到如今已成功引导连环乡规范种植1万余亩,目前贞丰县的艳山姜果实产销量占到了国内市场的绝大部分,规模、品牌效应优势明显,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成功带动了农户脱贫、农民致富。九年的坚持不懈,科技人员扎实的把论文写在了大地上、把科研攻关用在了田间地头,做实了“大地论文工程”、做出了让农民高兴的成果。
调研组一行先后前往了白层镇、连环乡进行实地调研,并与当地干部和致富带头人就目前产业情况进行了深入交流。当地艳山姜产业规模化初期,市场反应热烈,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价格维持在较高水平;随着种植规模的继续扩大,销售价格逐步下降,又因病害影响、缺少深加工项目和市场销售渠道单一,经济效益出现了较大的下降。当地村民希望贵州医科大学继续发挥人才、科研和平台资源,推动艳山姜产业的提质增效,通过深入研究,开发出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以此提升产业的整体经济效益,继续为艳山姜产业注入活力。
涂波表示,除了继续支持科研团队继续做好艳山姜的功能性研究与产品开发,学校正在积极筹建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实训基地,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搭建农产品销售的扶贫超市平台,引导大学生为贵州省的农产品探索销售路径、拓展销售渠道。也希望能通过扶贫超市帮助提高和拓宽当地艳山姜以及李子、百香果等规模化种植产品的销量和渠道。也希望能通过扶贫超市帮助当地的艳山姜以及李子、百香果等规模化种植产品的提高销量和拓宽销售渠道。